|
天门山是张家界海拔最高的山,距城区仅8公里,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天门山古称嵩梁山,又名云梦山、方壶山,是张家界最早载入史册的名山,主峰1518.6米,1992年7月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三国吴永安六年(公元263年) ,嵩梁山千米高绝之处峭壁忽然洞开,玄朗如门,吴帝孙休视之吉兆,天门洞开之说流传天下,嵩梁山也由此易名天门山。
拔地擎天的天门山,山势陡险峻拔,景色雄奇壮丽,被称为张家界的天然画屏。天门山隆起开始于燕山运动,再经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山体剧烈抬升千米以上,周围被断层节理深深切割,加上长期风雨侵蚀的岩溶作用,造就成嵯峨高峙、凌空独尊的喀斯特台型地貌。其山顶相对平坦,保存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有着很多极为珍贵和独特的植物品种,森林覆盖率达90%。其间古树参天,藤蔓缠绕,青苔遍布,石笋、石芽举步皆是,处处如天成的盆景,被人誉为世界最美的空中花园和天界仙境。
|
|
|
|
黄石寨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5条精品游览线之一;相传汉朝留候张良看破红尘、辞官不做,追随赤松子,隐匿江湖,云游张家界,被官兵围困,后得师父黄石公搭救而得名黄石寨,是张家界美景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张家界最大的凌空观景台。
|
|
|
天子山位于“金三角”的最高处,素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的美誉。天子山海拔最高1262.5米(昆仑峰),最低534米(狮兰峪)。景区总面积67平方公里,环山游览线有45公里。年平均气温12℃,年降雨量1800毫升,年无霜期240天,年冰冻期60到80天左右。 从天子山的地质地貌来看,除山顶上海拔几百米以上有一层石灰岩和极少量的龟纹石以外,大部分景区景点都是石英石构成,属砂岩峰林地貌,基本上与索溪峪,张家界相同,是三亿八千万年前由一片汪洋大海逐步沉下来的沉积岩(水成岩),后来,又由于复杂而漫长的成岩过程,才形成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总厚度达五六百米的石英砂岩,形成了各种造型奇异的景观。 天子山的风光,用一名话来概括,就是“原始风光自然美”。她的景观、景点都是天造地设,全无人工雕琢 空中田园痕迹。这里不但有奇山秀水,还有淳朴的民情,奇特的民俗、独具风味的民族食品正等待着各位游客光临。 难怪有人评价说:“谁人识得天子面,归来不看天下山”,“不游天子山,枉到武陵源”。现代肖草《天子山青松》诗:“擎天绝壁突老松,舒展长臂挡劲风;凌空豪情俯天下,笑傲杜鹃落花中”也给予真实诠释。
天子山一带,风光旖旎,景色秀美,景点众多。该游览线风景相对集中,有“凭栏览尽天上景”之称。
|
|
|
|
王家坪镇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的东南面,东邻桃源县牛车河乡,南抵沅陵县七甲坪镇,西与本区沅古坪镇交界,北靠张家界市慈利县洞溪乡,距市区64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共185个村(居)民小组,4272户,总人口15567人,版土面积167.2平方公里,境内土家族、苗族、白族、汉族等4个民族杂居,以土家族为主。王家坪镇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曾先后被国务院、民政部、省政府、省文化部、省文化厅等授予“民族文化艺术之乡”的荣誉称号。
王家坪最具摄影特色的是这里的土家吊脚楼和居住在吊脚楼里面的人文风情,主要拍摄点有石堰坪村、八家河村、马头溪村、紫荆塔村和伞家湾村。尤其是石堰坪村,这里保留着大量的土家吊脚楼,而且是湖南省重点民俗文化村。有张家界“石城”之美誉。
|
|
|
张家界元宵节灯会的热闹是出了名的,这一天,市城区永定区万人空巷,可谓热闹异常,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有人称之“张家界的元宵节是倾城闹元宵”,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张家界城区和农村的各种民间艺术团体和艺人都会来到市城区,参加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从上午9点开始,一直到晚上凌晨,满城区都是各类传统的演出活动,最具民族特点的有:土家族摆手舞、茅古斯舞、杖鼓舞、桑植民歌、龙灯、狮子灯、大庸阳戏、花灯、三盘鼓、鱼鼓筒、鬼谷神功、草龙灯、高花灯、草旱船等。特别是马儿山的两条百米长龙,更是世界第一。“马儿山的龙灯,越舞月转去(回去)”是张家界人相传最广泛的俗语。相传马儿山的男人都喜欢舞龙灯,每年春节期间,男人们就专门出去舞龙灯,有时候一舞就是一个月,由此冷落了家里“堂客”和女人,引起了家里女人们的不满。相传很久远的一个春节,马儿山的“堂客”和女人们一起商议,在正月十五那天,一起拦截在外面舞龙灯的男人们回家。正月十五那天一早,马儿山全村的“堂客”和女人们来到他们的住处,呈男人们还没有醒,就扛起他们的所有龙灯,往村里跑,她们边跑边舞。沿途准备去城里看龙灯和元宵的人群,看到马儿山的龙灯怎么舞回自己的村里去了,于是就有了“马儿山的龙灯,越舞月转去(回去)”的俗语流传。后来马儿山的女人觉得舞龙灯也很有情趣,于是,马儿山的龙灯就有了女队。张家界花灯也最具张家界地方特色,号称南方的“二人转”,经典的有《放牛》《四季花儿开》《放风筝》等。
正月十五,去张家界拍摄民俗,是摄影人不错的选择。
|
|
|
|
烟袋斜街位于北京市地安门外大街鼓楼前,属西城区厂桥地界。在清末至二三十年代,街内以经营旱烟袋、水烟袋等烟具、古玩、书画、裱画、文具及风味小吃、服务行业等为主,其铺面建筑风格朴素并有北京北城特点,是北京北城较有名气的文化街 ,曾留下不少文化名人的足迹。
在清朝时主要经营烟具,装裱字画和贩卖古玩玉器,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想想看,当年也就只有八旗子弟和富甲商人才会吸鼻烟,才有钱玩古玩字画,由于烟草是快消品,便成为大家来烟袋斜街的主要目的,于是在《光绪顺天府志》中就将这条街命名为烟袋斜街。
在人潮涌动的街道上,你时不时就会走到风格迥异的店铺面前,可能以前这些店面里面卖的就是名家字画,但是更多的是些独具特色小吃和民族气息十足的纪念品。
从地理位置看,烟袋斜街的形成和发展与鼓楼和什刹海的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有密切的关系。
烟袋斜街东口在鼓楼前大街路西,其走向自东偏向西北,进东口约50米路北即为大石碑胡同的南口,可通往鼓楼西大街。斜街中部与义溜河沿相通,沿义溜河沿南行可达后门桥。斜街中部南口往西即是什刹海东沿,通银锭桥。斜街西口正中与鸦儿胡同东口相对,自鸦儿胡同西北行即可至名刹广化寺,再沿后海北沿可直达德胜门小市。斜街西口西南即为“银锭观山”之银锭桥,过桥南行为什刹海西沿,过桥西行为后海南沿,斜街西口之东北即小石碑胡同南口,可通至大石碑胡同中间
|
|